再滚第二遍,控制好藕粉的量,继续摇。
烫。
摇。
如此反复三遍,一颗不算成功的藕粉丸子就诞生了。
至于为什么是不算很成功不是翻车,是因为秦淮觉得这个藕粉丸子算不上太失败,烫完三遍后的色泽和视频教程里差不多,但是形状差很多。
视频教程里的藕粉丸子是个个圆润小巧,虽然大小上难免会有差异,但是单个拿出来都是个顶个的好看。
秦淮摇的这个藕粉丸子嘛……
有一点点畸形。
圆,但没有完全圆,处在圆润和椭圆之间。每一次摇完下锅其实是一种定型,秦淮第1次摇完下锅的时候还没有觉得这个丸子有多变形,可是随着每一次都有一点点偏差,这些偏差累计三次之后就会变得很明显了。
秦淮看着摇好的第一颗藕粉丸子,觉得应该只是造型上的一点点小翻车,问题不大,继续摇。
接下来的几颗稍微好一点,主要是秦淮找到了一点点摇丸子时应该用的巧劲,摇这个丸子肯定是有技巧的,在合理把控藕粉的量的同时也要掌握摇的幅度和用力的技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