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来之前就看过方言的资料,不过还好是从方言这里听到了不少新东西。
就比如方言也看国外的期刊,对一些国际科研方面的进展也知道的很清楚。
甚至还有一些没有受到他们重视的“小消息”,当然了他们也只是当做听个乐子,毕竟方言怎么说也是外行嘛,能够聊这些都不错了。
一边聊着,一边开,越靠近花园路,街景便逐渐“城市化”起来:学院路沿线的“八大学院”外墙刷着红漆标语,首都医学院的白大褂身影、首都钢铁学院的机床轰鸣声,为这片区域注入了学术与工业的双重气息。
中物院所在的花园路6号,恰好位于学术区与生活区的交界。
附近的副食店、粮站和职工食堂错落分布,穿着蓝布工作服的行人往来其间,还有自行车筐里的铝制饭盒叮当作响,俨然一幅七十年代科研大院的生活图景。
这里离学院路不过两公里,灰砖外墙的科研楼与红瓦顶的高校教学楼遥相呼应,门口挂着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木牌虽不显眼,却透着股庄重的神秘感。
车稳稳停在中物院门口,方言瞥见门口持枪卫兵目光如炬,正警惕地盯着自己。直到后排车门打开,朱同志和邓同志下车,卫兵才放松下来,“啪”地敬了个礼:“首长好!”
朱、邓二人点头回应,转身对方言笑道:“方大夫,多谢送我们回来!”
“不客气。”方言应着,顺势朝院内望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