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活服务设施都在大楼的一层,那里是公共大食堂和开水间,平时这里的居民工作日都在单位就餐,孩子也都送到托儿所,所以很少有人到楼下食堂就餐。
食堂的工作人员会在每周六晚上,挨家挨户询问这里的居民晚餐和第2天是否订餐。
订餐时候想要吃什么,就在食堂准备的小本子上写下来,然后食堂的服务员就会把做好后的饭菜,直接送到每家每户。
然后,服务员还会再把各家放在门口的暖水瓶取走,打满水再送上来。
这里九层还是俱乐部,每层还有专门的哺乳室,还建立了专门的幼儿园,在1964年的时候,还让一家医疗厂在这里办了夜校,这里用的也是东郊焦化厂的煤气。
在楼下还有一个专门设计的花园,绿化做的相当到位。
这大楼出现在这个年代,听起来就很魔幻。
但又确确实实的存在,实打实的乌托邦式的公社大楼。
不过在改革开放后没多久,安化楼的哺乳室就变成了出租仓库。俱乐部也变成了技校教室,后来又成了印刷公司,大楼前的花园也被修成了马路。
高干楼的风采顿时消失殆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