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也不着急去实施,而是看向蔻依,对方这个点过来找他,肯定是有问题想要请教的,如果他没猜错,“是氧化镓工业化遇到问题了?”
“是的,老师。”
蔻依神色沮丧,“氧化镓工业化良率依旧很低,成本太高,根本达不到工业化的标准。”
大家在发现氧化镓后会这么兴奋,是因为氧化镓这种材料可通过熔体法,比如导模法、铸造法,生长大尺寸单晶,成本仅为碳化硅的1/3,且单晶生长速度更快,导模法生长速率达30mm/h,碳化硅仅2-5mm/h。
这就意味着氧化镓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生产速度还很快,具有极强的工业化潜力。
没想到因为制备设备的问题,导致氧化镓并没有达到理论的低成本,反而因为良率问题,成本远比预料的高得多,生产速度也远不及预期,想要完成工业化生产,目前的工艺显然是完全不够的。
上次她就来找过陈辉,说了关于温控还有材料缺陷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当时陈辉就给她指点了一下方向,没想到还没有解决。
倒是坩埚的问题,鄂维南院士已经解决了,他们利用陈辉的模型,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铜基材料,可以耐3000摄氏度的高温,解决了垂直布里奇曼法制备氧化镓时的一大难题。
“具体说说。”
陈辉好整以暇,胸有成竹的问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