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舟被平稳地送入手套箱内的预处理腔,真空泵发出低沉的嗡鸣,将空气抽尽。
随后,高纯氩气注入、置换,如此反复三次,确认氧含量和水汽含量低于亿分之一级别后,石英舟才被转移到与管式炉相连的进样端口。
“启动传输!”
肖蒙低声确认。
气动阀门打开,石英舟在氩气流的保护下,无声地滑入预热至800摄氏度的石英炉管中心区域。
炉内温度在精密热电偶的监控下稳定上升,透过耐高温观察窗,可以看到炉膛逐渐从暗红变为明亮的橙黄,最终在目标温度1200摄氏度附近稳定下来,散发出炽白的光芒,将石英管映照得如同熔融的光柱。
这已经不是陈辉第一次见到实验过程,他全神贯注的盯着气体控制单元,超高纯度,经过多重分子筛和金属吸气剂纯化的氧气,开始以极其精确、微小的流量注入氩气载流中。
氧气比例被严格控制,既要保证充分的氧化,又要避免过快的反应导致晶体缺陷或应力开裂。
陈辉知道,这次他们要制备的是氧化镓,根据模型跑出来的结果,这种氧化物具有更宽的禁带特性,更高的临界击穿场强。
这也是这个模型的强大之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