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顿时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力。
方言环顾四周:“我管这种叫青春伤痛文学。”
听到这话,在场里就有人误以为青春伤痛文学是伤痕文学和知青文学的结合体。
“不不不,这完全是两码事。”
“所谓的青春伤痛文学,聚焦的是青少年在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挫折、挣扎和心灵创伤,比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恋爱关系、朋友关系、家庭矛盾,甚至还有自我认同。”
方言耐心地做了一番解释。
其实,青春伤痛文学并非只有华夏一家独有,像美国就有《麦田里的守望者》,像日本就有《挪威的森林》,哪怕是东野圭吾早期的《魔球》、《放学后》,也可以归为青春校园伤痛题材。
当然,《情书》这种唯美纯爱,同样算作恋爱题材的青春伤痛文学。
而在国内,这种青春伤痛文学就更是多不胜数了。
比如《我的父亲母亲》,就是青少年跟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矛盾和冲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