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下课铃响了,年轻人涌出来,有人举着刚记的笔记追着老专家问,有人拿着咖啡杯讨论公式,阳光透过落地窗落在他们身上,影子在地上晃成一片。
四千二百二十三章要给年轻人是错的机会
周院士望着这热闹的场景,忽然感慨:“以前总说创新要靠顶尖人才,现在看来,给年轻人搭个能折腾的台子,比啥都强。“
吴浩望着那群笑着跑远的身影,点了点头:“您说得对。
这些孩子眼里的光,才是最值钱的,毕竟,能扛住戈壁风沙,还能把日子过成星光的,从来都是他们啊。“
穿过喧闹的走廊,吴浩推开一扇嵌着磨砂玻璃的门笑着结束道:“这里是攻坚组的专属会议室,正好他们在讨论新项目,咱们进去听听年轻人的想法。”
会议室不大,二十来平米的空间里,六七个年轻人围坐在长桌旁,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三维模型,白板上用红笔勾勒着机器人的轮廓,旁边密密麻麻写着“风沙防护”“能量回收”等关键词。
见考察团进来,领头的短发姑娘立刻起身,眼里闪着兴奋又略带紧张的光:“吴总,各位领导好!我是光伏机器人项目组组长林溪,我们正在讨论‘沙行者’的最终方案。”
周院士走到白板前,指着机器人底盘的镂空结构笑问:“这设计看着眼熟,是借鉴了沙漠蜥蜴的足底结构?”
“周院士好眼力!”
林溪递过平板电脑,屏幕上跳出机器人在沙丘中移动的模拟动画,然后带着自信的笑容讲道:“传统轮式机器人在沙漠里容易陷沙,我们测了三十多种生物的运动轨迹,最后仿沙漠角蜥做了柔性履带。
这种履带表面的鳞片能随地形变形,接触面积比传统设计大40%,刚才模拟的数据显示,在坡度30度的沙丘上,通行效率能提高65%。”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