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相比于这些,更关键的其实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
他停顿了一下,扫了众人一眼,然后微笑着讲道:“我们为每个靶场都构建了高精度数字孪生体,能实时映射物理靶场的风速、温度、地形形变等环境参数。
测试前在虚拟空间进行数千次仿真推演,优化测试路径;测试中虚实数据实时交互,比如将实弹飞行轨迹与虚拟仿真结果对比,即时修正模型参数。
测试后通过数字孪生复现整个过程,甚至能模拟改变某个变量,比如增加湿度后的测试结果。
这种虚实融合模式,让我们的测试效率提升了60%,弹药消耗成本降低了45%。”
讲完这些,吴浩看向周院士,语气中带着诚恳而自信讲道:“我们的目标是未来五年,将靶场的智能化水平再提升一个层级,
实现测试方案自动生成、过程无人干预、数据自主分析、结果智能解读的全链路闭环。
到那时,科研人员只需要提出测试需求,系统就能给出最终的分析报告,让他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心技术攻关而非测试流程本身。
毕竟,在智能化时代,靶场不应该只是‘打靶的地方’,更应该成为‘会思考的试验场’。”
周院士听完,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击着,发出清脆的回响,目光在大屏幕上的数字孪生模型上停留了许久。
然后他缓缓摘下老花镜,用指腹揉了揉眉心,再戴上时,眼中已盛着分明的赞许道:“‘会思考的试验场’,这个定位很精准。”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长者特有的郑重讲道:“你们这三个方向,恰好戳中了当前军工测试领域的三个痛点——经验依赖重、数据孤岛多、流程效率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