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过么?”
“嗯,之前曾主动联系过几个来求助的职友,原因不外乎,费时费力不讨好。
具体点就是耗时特别长、诉讼流程和递交各种手续很是繁琐、即便胜诉执行困难,阻力重重。
最无语的是这种大部分都是企业方面的问题,却让员工买单,处于劳动仲裁的员工跟在公司一样都是处于弱势地位。
先不过劳动仲裁这段时间的空窗期,既是事后想要投其他公司,那些公司的HR唯恐避之不及。
他们这种人就像职场的劳改犯,为了自身权益与强权抗争却反而成为了自己职场生涯的污点,黑色幽默不过如此。”
“那些维权成功的呢?”
“也是类似的说法,失去的远大于得到的,有许多人后悔了。后来他们也看开了,也不想再沉浸过去,大部分人选择向前看,但职业生涯算是毁了一半,很少有公司会选择这样的员工。
甚至后来有些人在职言分享维权经历,劝告那些后来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也导致即便后续职友即便能得到法律层面的解答,证明他们是正确的,但越来越少能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