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读这篇的时候,我开始怀疑江弦这个人,是不是用某种方式窥视过我的生活,他完全写出了我的感觉,这个人完全写出了我的人生。”
“我今年31岁。”
“十几年前,我十八岁的时候,中学毕业,我离开家,响应号召,去了辽宁一个叫锦县的公社插队。”
“不是旅行,但是胜过一切旅行。”
“那真的完全是江弦所写的那样。”
马原脸上带着一抹怀念:
“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能让我联想起熟悉的人,哪怕走上整整一天,我也一点都不觉得累。”
“十八岁的我,完全就是他写的那样,好奇而热情,为了遥远的理想执着,坚定不移的去远方,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那一路,时喜时悲、犹犹豫豫、困惑不已、自暴自弃.最后接受现实,然后在现实中寻找自我安慰,逐渐坦然。”
“我二十八岁那年,从辽宁大学毕业,毕业以后,我又选择了一个远方,直接进了藏地。”
“我特别喜欢藏地的生活,我觉得在那里学到的东西远比我写出来的东西要多得多,藏地缺氧,严重缺氧,缺生命所有的元素,但是藏地最不缺的东西是欢乐,一年里有一百多天是过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