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撕碎了报纸,朱大可的眼睛却还是离不开报纸上那些硕大的字眼:
“看见故宫屋檐上的杂草,便痛心疾首这是要拆了紫禁城。”
“殊不知真正的勇士,从来都秉持刮骨疗毒的勇气!”
“朱大可同志自诩学识渊博,竟连《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未曾读过。
‘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只要明白他老人家的意思,就能明白《芙蓉镇》从不是扫把星。”
“连故宫的铜缸都需要定期刮锈,一个健康的社会又怎会害怕艺术的除锈剂?”
“《芙蓉镇》的真意,绝不是扫除‘左’,而是蒙在历史上的尘埃。”
“我们实事求是,朱大可同志,不曾为电影事业做一丝一毫一文一字之贡献,没写过一个剧本,未做过一部电影,却对《芙蓉镇》怀揣着这么大的恶意,此人究竟是何居心?”
“文章张口便批评《芙蓉镇》是抹黑我们的电影作品。”
“你朱大可究竟是哪路毛神?有何资格代表我们被抹黑?征得了谁的同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