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弦从来不是被动的人。
虽然公认的反思文学开山之作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但近两年,越来越多人认为《芙蓉镇》这篇更早发表的才应该是反思文学真正出现的标志。
报纸上的这篇文章,把《芙蓉镇》鲜明的历史反思的方向性,说成在我们的脸上抹黑,这就有点严重了,因为它政治解读了。
它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你《芙蓉镇》是一部樊东。
但江弦明白,这就是在胡说八道、断章取义。
后世营销号最爱干这种活儿。
他皱着眉头,看向那篇批评文章的作者署名:朱大可。
“朱大可?”
江弦挠挠头,他好像对这个人有点印象,但又不太能想的起来,干脆给京城的万事通的李陀打了个电话去问。
“您认识这个人么?”
“朱大可?我有印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