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性,章德宁和王安忆实在是没办法不去喜欢戴凤莲这样一个女性角色。
或者在《红高粱》这篇里,她们看到了女性对于自身性别的超越。
虽然还有着一定的狭隘。
譬如戴凤莲最引以为傲的,还是她6岁就被缠上的一双小脚。
这也说明,意识形态的觉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同期发出这么多篇文学评论,看来《人民文学》很重视《红高粱》这部啊。”章德宁说。
1982年第6期的《人民文学》上,当期不仅刊载了《红高粱》的,还有整整三篇《红高粱》的评论文章。
且,作者都是文学评论界的评论大家。
像是文学批评家李陀《感觉和创造性想象——关于中篇“红高粱”》:
“.
《红高粱》写得美而大气,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更是不同凡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