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堂微笑着摇了摇头:”此法径山周围人人皆知,然出了径山,再无好山好水好阳好雨,又怎能出得好茶?草窗先生可知,有东瀛僧人曾来径山学茶十余年,学得种茶,制茶,碾茶,点茶,分茶之法,又学习茶宴礼仪,东归时不但带了茶树种子,连全套制茶工具以及各式茶具也带了走。然而东瀛究竟能否种出好茶,还是须看造化。当年东瀛僧到径山时,贫僧还是个小沙弥......”
接着,琴堂便开始从头叙述东瀛高僧初入径山时学汉文,学喝茶,学摘茶等种种情形。道一开始听着觉得有趣,但琴堂口若悬河般讲了小半个时辰还停不下来,心里开始不耐烦起来。
谢翱在一旁终于忍不住了,有点大声地说:“妙高那老和尚到底在什么地方!”
”不忙不忙。“琴堂还是优雅地一摆手,”施主请吃茶......贫僧每日吃茶少则四五十碗,多过百余碗。吾师曾说,茶禅不可分,何谓和尚家风,饭后三碗茶也。施主可知,这茶中尽是三千功德水。施主在寺中多喝一口茶便多一分功德,但若要真正体会茶禅一味,品茗时当有十无清净心。何谓十无?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这无垢第一,乃是说......”
于是,琴堂又开始传授品茶修禅之法,又是一说小半个时辰,边说边一碗又一碗茶往肚子里灌。最后连周密也忍不住了,说道:“请容我等下回再聆听大师教诲。此番我等实在来拜见妙高主持,有要事相商。不知何时能见到他?”
琴堂道:“不忙不忙。久闻草窗先生乃杭府分茶名家。贫僧仰慕已久,不知今日可否赐教一二?”
不等周密答话,琴堂把手一挥,数名茶僧立即鱼贯而入,手里分别拿着茶盏,茶匙,茶筅,茶碾及汤瓶等茶具,还有一只红泥小火炉。
道一见状,明白这是又要开始一场斗茶分茶的把戏。周密还算神情自若,谢翱却有点按捺不住,周密连连对他使眼色。
茶僧将茶具放到桌上,道一一看,果然所用茶盏还是乌金银边兔毫盏。琴堂从一个托盘中挑了一个茶饼,命茶僧开始碾茶。茶僧用开水过了一遍茶饼,又刮去上面的膏油,然后用布包着压碎,再将碎块放入茶碾中慢慢碾来。道一当然知道他们一点不急。
好不容易碾好后,琴堂才命架上汤瓶开始重新烧水。又等到汤瓶一沸后,琴堂开始在茶盏中准备茶膏。二沸后,琴堂取下汤瓶开始点茶。他用的不是茶筅,而是茶匙。待一片白色汤面泛起,他又用茶匙在汤面上飞速划动,转眼间,随着汤面渐渐退去,茶盏中现出一个白色的鱼形,稍纵即逝。
第159章侯见
琴堂微笑着向周密示意。周密也如法炮制,在汤面上画出一只卧牛,图案比琴堂所画更复杂且在汤面上持续更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