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不是西方画家天生缺少艺术追求,低人一等。就像国画里对肌肉的刻画、对比例的关系的研究可能不如西式油画精细,也不是东方的画家天生缺少艺术追求,低人一等一样。
它取决于画家是怎样“活”下去的。
传统意义上,西方的油画或者水彩,在发展初期,都全然以记录现实,还原现实为第一要务。
甚至可以说,在十九世纪以前。
东方的画家他们的主要职责和现在的艺术家没什么太大区别,追求抒发某种“神意气质”,目标是画以咏志。
西方的画家他们的主要身份则是历史的记录者,绘画的职责是“记录景象”,目标是用画笔纤毫毕现的反映真实的光影。
这种身份地位、工作职能差别的不同,就造成了东西方绘画路线侧重的不同。
西方更早就发展出了精细的光学、色彩理论和科学的透视体系,对人体肌肉刻画的更加写实,但他们对于写意的探索,则要比同时期的东方画派发展的慢很多。
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之下,早期油画家的社会地位也相对要低很多。
因此早期学院派认为,艺术最重要的职责就在于记录的明确清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