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士大夫来说,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是最为天经地义,理所应当不过的事情,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剥夺的权力。
碰上乾隆这样的盖戳爱好者,一生刻了1000多方各种章的主。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作品,人家都喜欢打桩机成精一样盖个自己的章上去。
自己盖累了让小太监盖,小太监盖完了自己再撸胳膊接着盖。王羲之的《快雨时晴贴》,全文共二十八个字,乾隆愣是给硬盖了170个章上去。
把字贴整的跟视频弹幕似的,密密麻麻。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中秋贴》的待遇明显要好的多,全文三十余个字,乾隆爷也就往上盖了80来个私章而已,“字章比”倒是已然低了不少。
但工匠来说。
无论所制造的器物有多么的精美,是玉匠、木匠、石匠还是铁匠,是景德镇烧瓷的还是宜兴造紫砂壶的。
工匠从来都没有过在自己所制作的物品上留名的权利。
秦始皇的兵马佣底坐上留名整责任质检,或者朱元璋搞监工,让匠人在城墙砖上刻名,砖坏了,就把工匠拖出去砍了狗头,这种事情不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