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时空的人类还费劲巴力的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建空间站时,这边的TPC都在大开发太阳系了,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只是这些也就罢了,还能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努力的成果,可偏偏还会在需要什么的时候,就有相应的东西出现。
比如说,在TPC制定火星开发计划时,正因火星大气过于稀薄需要长时间的‘充气’才能适合人类居住时,戴西斯星系人就‘送’来了装有大气改造装置的宇宙钢铁龙古瓦木,让人类直接拿到了成熟且先进的产品,比葫芦画瓢的仿制一番,大大加快了火星的大气改造计划。
而这样的情况,还不止一例。
比如说现在,人类的脚步跨过了火星,走向了离太阳更远的地方,需要改造的不止是大气,还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TPC的计划是建造人工太阳,可这样建造和维护的成本都很高,因为每一个地方都需要个人工太阳才行。
然后柯伊伯带就出现了个无视周围寒冷和黑暗、表面生机勃勃的星球,如若探测器的画面都是真的,要么这颗星球自己发光发热,要么就是有相应的设备。
千叶诚倾向于后者,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星球,那必然和恒星有关系,而恒星的一系列产物,不管是白矮星、还是中子星、黑洞等,就没有一个是环境适宜的,全都是极其恶劣的环境,别说长树了,就是根草都长不出来。
也就是说,这颗星球很大概率是被人为改造过的,为的就是能够在远离恒星的情况下,依旧能够维持着温度和光亮,相当于一个大号的恒温箱,或者说宇宙版的诺亚方舟。
顺着这个思路,很容易就能想到,如此大费周章的改造星球,必然是个科技昌隆、社会繁荣的辉煌文明,才能把一颗比月球稍小些的星体,改造成宜居之地。
要么是为了殖民,就像现在的TPC一样,在有计划的推进着新领域计划,其中就有改造适合的卫星,使其成为人类的居住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