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垄种植则更适合小地块……”
之后还有纯人工种植方式、小型机械辅助方式,施肥补肥数量间隔,用肥类型,土壤湿度需求,许许多多。
而凌同杰和罗宏志过来之后。
罗宏志扛起了大田里的工作,凌同杰能分担土壤实验方面。
时娟启动了第二轮大规模试验。
100亩普撒种植,40亩时娟试验出来合适的三垄栽培种植,还有二十亩纯手工精工细作。
培育个新种真是好麻烦啊。
怪不得说实验室里把品种培育出来才只是个开始。
真正进入大田,怎么个种植方法,怎么才能效率最高,怎么才能兼顾产量与成本,施肥、控水、温度、土壤统统都得试验,而且一轮一轮的试验。
而且时娟他们现在做的,哪怕成功了,也只是适用于德阳,或者说四川盆地的种植方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