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愚钝,请阿耶明示。”
“高士廉修《氏族谱》,将关陇李姓定为第四等,山东的崔氏定为第一等。”说到这里,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崔卢等姓更是放出狂言,就是皇家的皇子公主,他们都看不上。”
父亲的意思,李泰当然明白,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山东大族看不上军功起家的关陇李姓,对皇族大不敬,这种风气不能长。
崇贤馆的组成人员,就是李承乾和一群二世祖,想说有人给李承乾捉刀代笔都没嘴说的。
关陇李姓的太子,年仅二十一岁,独立编撰了《贞观字典》,就是父亲甩给山东大族的耳光,削弱山东大族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太子的策论,连中书令和魏侍中这些老臣都赞不绝口,称自己无能力教导太子学识。《贞观字典》发行,太子又主考天下士子,参与阅卷考评,关陇李姓的太子一跃为本朝文坛领袖。”
长孙无忌皱眉,不着痕迹的看了眼李泰,这小子,心思挺深,说话很有语言艺术。太子的门生入朝,太子的实力逐渐壮大,皇帝怎会不忌惮?
太子成了文坛领袖,哪怕没有兵权在手,凭借其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皇帝就是再起易储之心,那也得憋着。
“太子是有慧根福报的人,皇孙经了太子教导,功课突飞猛进。太子妃生下嫡子,延请名师教导,又有太子指点,关陇李姓的皇子,最好是一连出两位文坛领袖,好好灭一灭山东大族的气焰。”
李世民含笑点头,十分赞同长孙无忌的话,他当然听得懂李泰言外之意,他要是不知道李承乾的底细,这番话确实会让他猜疑李承乾编撰字典的用心。
但是,他知道李承乾的底细,见识过那个时代的高科技,不会有比李承乾更合适的太子。只要他不动李象,不动苏氏母子,李承乾那点儿欲望直接忽略不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