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有限公司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发展就必须要迈出这一步,如果你能参股,那你们就是最好的强强结合。
你们这样的国营大厂,实力雄厚;吉昌公司的经营适应市场需要,是朝阳事业,你们各有长处,合作后双方的强项都会得到加强,而不足之处正好得到弥补,对双方都有好处,是双赢的结果。”
常厂长越听越明白了,确认再参股吉昌公司,会得到无穷的好处,高兴的直拍大腿,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兴办吉昌股份公司中分一杯羹。
常厂长说:“小李,经过汪教授这么一点拨,我的决心更坚定了,如果你们黄州市通不过,办不到执照,就到我们那里去办,我来跑营业执照,一定会做好的。”
汪教授:“常厂长,东县的父母官都是贤明之士,这事虽然没有马上就办好,但是一定能办好的,这个你放心好了。
迟些时候办股分公司也不影响吉昌公司的运行,而且吉昌公司在东县已经有了一定的顾客群,非常接地气,周边几个县的顾客也在向吉昌公司靠拢,这都是很难得的条件,办在东县是个理想的地方。
凡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吉昌公司在东县占全了这三大要素,想不发展都难。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湘州针织厂入股吉昌公司的话,是给自己注入了一股活水,对湘州针织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常厂长你要坚定这个决心,不要动摇。”
常厂长:“谢谢汪教授,常磊受教了。”
当晚汪教授也没回省城,被李明安排住进招待所,黎明宴客,为汪教授接风。
汪教授和常厂长畅谈经济形势,汪教授精辟的见解,入微的分析,令常厂长大为折服,感慨地说:“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老常我遇到一个明师了,哈哈哈,以后叨扰你的时候多了,你可不能嫌弃。”
汪教授也高兴地说:“你们是实干家,实体经济还是靠你们。我们这些人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百无一用哩,哈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