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植桐站在生产商的角度,问了一下医院对保温箱的关注点。
罗清泉虽然没见过唐植桐嘴里说的“箱子”,但作为一个大夫,他认为需要满足运行稳定、故障率低、维修容易、易视易操作等要求。
对于罗清泉的看法,唐植桐很重视,从自己挎包里掏出笔纸,记得认真。
看唐植桐认真,罗清泉又起了收徒的心思,但这次他没有开口,事不过三,而且眼前的青年已经隐隐有了更好的发展道路,再说出来就是讨人嫌了。
聊完正事聊家常,罗清泉讲了以前的艰苦,不仅仅是他本人参与的过草地,还有1942年家乡发生的灾荒,他在老家的亲人也正是那一年没的。
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罗清泉提了一嘴,倒也没表现得很悲伤。
随后,两人吃的差不多了,罗清泉说要去下面条:“没吃饱吧?你等着,我去下面条。”
“罗叔叔,已经吃饱了,别再下了。”这年头谁家的余量也不多,有野鸡和罐头打底,唐植桐觉得即便自己留粮票罗清泉也不会要,所以开口婉拒道。
“那哪行?来一趟总得让你尝尝我的手艺。”罗清泉不同意,固执己见,不仅下了面,还拿出一头蒜来,“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你也别闲着,扒头蒜。”
唐植桐还能怎么做?当然是遵从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