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贵了。”唐植桐使使劲,还了个三块五。
周大爷说过,中国人是喜欢折中的,要是还价四块,成交价就会在四块三左右,如果还三块五,成交价有望在四块钱一斤。
“不行,不行,太低了,还不够我收大米的钱。”大叔不肯答应,重新开价四块三。
“一下子卖这么多,能给您省不少事,钱嘛,落袋为安。这样不仅减少了您这边的风险,也能让您做大做强,再创辉煌。这样,咱俩让一步。”唐植桐嘴上一套一套的,还价三块八。
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最后价格定在四块一毛五一斤。
“稻谷就不能走这个价了,一斤稻谷也就出七两米。”唐植桐给拉了个两块八的价,大米基础上打了个六七折。
“不行,不行,这个放的住,得比大米贵一点。”大叔抓住了唐植桐的软肋,开价三块。
“那就按七成吧,也省的您费劲巴拉的去壳了,人工也是钱嘛。”唐植桐还价到两块九。
“那就这个价,咱俩互相让一步。说实话这个价我有点亏,稻壳也是能卖钱的。”尽管话这么说,但大叔还是答应了,因为稻谷去壳太费事了,他们没人乐意干。
“行!咱算算总价。”生意谈妥,唐植桐找根树枝,在地上划拉开来,京西稻一斤4.15元,共500斤;稻谷一斤2.9元,共200斤;合计2655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