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水分、馅子的重量,这一顿少说得两斤半的样子。
二十个肚大溜圆的水饺放进饭盒,都冒尖了。
第一个分到水饺的,已经忙不迭的往嘴里送,排在队伍后面的同学忍不住问道:“怎么样?怎么样?味道怎么样?”
“嗯,嗯!”吃到嘴里,根本腾不出空来说话,只能不住点头,同时拿着筷子的手朝唐植桐竖起大拇哥。
简单的手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后面的同学看懂了,更加急不可耐。
“嘿,这味道,比我妈调的都香,按四九城话怎么说来着?”随着分到水饺的同学越来越多,几口水饺下肚,同学们开始盛赞唐植桐调的馅子。
“地道。”旁边一同学头也没抬,回道。
“得是‘倍儿地道’,带儿化音。”又有同学又给纠正道。
“有没有要醋的?”卢石分到水饺没着急吃,先把水饺放下,又把醋盆端过来,给自己浇上了两勺。
晋省的同学肯定是要的,其他地方的同学也有浇上一点尝尝滋味的。
不少地方还有吃水饺就蒜的习惯,但眼下蒜稀缺,食堂没这个条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