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那里服务热情,而且会的花样多,做的发型新潮,能烫出大波浪,几天下来,名气就打响了。
56年8月4日的时候,《北京日报》上甚至刊登了四联的新发型,妥妥领先个二十年(如下图)。
四联理发店的师傅们是靠手艺赚钱的,跟几十年后部分tony傍富婆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四联进京前,四九城的理发价格一般在一毛到四毛之间,四联却是理发八毛起步,烫头两块二。
尽管价格不菲,但宾客依旧盈门,经常爆满,尤其是年关的时候,每逢腊月,前来烫头的女同志络绎不绝,理发师傅这个月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一天能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相对应的,收入也高,能拿一百多块钱。
除了以上种种,还有裁缝。
1956年四月,208名来自沪县波纬、雷蒙、造寸等21家服装店的“红帮裁缝”被选拔进京。
裁缝以宁波人居多,之所以被称作“红帮裁缝”,据说是鸦片战争后宁波开埠,当地裁缝开始为被称作“红毛”的外国人做衣服,因此得名。
服装店进京,《北京日报》头版头条进行过报道:“适应首都人民改进服装的需要,上海二十家著名服装店迁到BJ”。
但老四九城人嘛,不光嘴快,探究欲也强,没多久就有人说,四九城新添了一家制衣厂,谁要是穿上这家厂出的衣服,可就了不得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