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好,不过我读不太标准。”凤珍愣了一下,回道。
“没事,我不挑拣。”唐植桐乐呵呵的说道。
“好好的,怎么想起学英语来了?”小王同学擦干手,坐在唐植桐身边,拿起面皮开始包水饺。
“平日里没在学校住校,这几天发现不少同学都在看外文的参考资料,我也不好落后太多。”这并不是唐植桐的借口,而是事实,国家经济困难不假,但一些国外的先进期刊并没有少买,全放在了图书室任由学生借阅。
邮电学院里除了委培,都是正儿八经通过高考选拔考进来的,别看新中国一穷二白,但教育抓得很紧。
在54年教育部门决定取消初中外国语课之前,初高中都是要学习外语的,而且外国语课以俄语为先。
尽管54年下通知取消了初中外国语课,但高中依旧是需要学习的。
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教育部门决定自1956年秋季起,英语师资条件较好的地区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增设英语课,并决定从1957年秋季起恢复初中外语课,且首次提出俄语与英语的比例应为1:1。
具体落实上嘛,唐植桐只学了大半年的俄语,会一点点,而且半生不熟。
凤珍今年才读初中,这一年与北边关系破裂已成定局,只是还没有公之于众,不少重点班的家长嗅到了风向,让孩子跟老师反应选择学英语。
一班是重点班嘛,学校自然很重视学生的声音,所以一班学的英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