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植桐一大早将盆又扔回洗澡间,然后装模作样从里面拿出鱼来,利落的将鱼肉片下来,用鱼头、鱼骨打了个汤。
一家人就着鱼汤啃了个窝窝头,有点腥,但很香。
在去椿树胡同的路上,唐植桐跟小王同学闲聊天:“在胶东沿海,新女婿上门必须得拎一条刚打上的鲅鱼,而且越长越好。鱼越长,代表新女婿越能干,老丈人在街坊眼里也越有面子。像我这样带半条鲅鱼,还这么小的,估计进不了门。”
“啐,怎么?你还想找个胶东媳妇?”小王同学柳眉一竖,坐在后座上,往唐植桐后腰上拧了一把。
“那肯定不能啊,在我心里,谁都比不上你。”唐植桐把着车把,挨了拧也不敢晃,昨儿下了雪,今天路面上有一层薄冰,一摔就摔俩。
“哼,这还差不多。你说这条鱼小,大的能有多大?”小王同学被灌了一口**汤,坐在后面美滋滋的,嘴角都上翘了。
“听说有一人多高,小二百斤呢,一家人甩开膀子吃,能吃好几天。”唐植桐见过这么大的鲅鱼,空间里躺着好多呢,如果自己有驯兽技能的话,用绳子拴上,在后面踩上个滑板,再扔海里,那画面肯定跟哪吒似的。
“那海边渔民应该不缺粮吧?”小王同学对这么大的鱼没概念,但对重量有概念,心里说的是渔民,其实是想的是自家,如果自家有这么一条,再加上定量,吃一个月的饱饭是没问题的。
“这谁知道呢?”唐植桐不愿往坏的方面想。
大伯那边的林场职工已经被赶上山摘松塔了,海边的渔民估计任务量也会增加,何况牛继增去年说过,那边的渔船不够用。
这里面肯定会有供需矛盾,兴许会多给一些粮跟渔民换鱼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