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植桐买的这杆秤称重刻度不大,重的那面最大称重十斤,轻的那面最大称重一斤。
由于推行新计量的缘故,都是一斤十两的刻度。
俗话说:“不识秤花,难以当家”,所以张桂芳也不拦着凤芝玩,再说秤这个物件,只要不是故意去折,一般也玩不坏。
“哥,这是多少斤?”凤芝把自己的书包勾起来,学着之前见过的买卖人模样,挪动着秤砣。
“三斤四两。”唐植桐扫了一眼,回道。
“哥,怎么认秤?”凤芝放下书包,拿着秤向唐植桐请教,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
“来,我给你讲讲。”面对妹妹的求知欲,唐植桐拿着秤,在灯下给她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以前,秤砣叫“权“,秤杆叫“衡”,权衡轻重、权衡利弊,这些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提扭也叫秤毫,意思是在约称的时候要明察秋毫,不能粗心大意。”
“来,我给你表演个魔术。”唐植桐提起远离秤钩的提扭,将秤砣挪到秤杆上第一颗星的地方,秤钩上未放任何东西,两边却保持了平衡。
凤芝瞪大了眼睛,惊奇的看着这一切,而小王同学则在旁边偷笑,笑丈夫故弄玄虚糊弄小姑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