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出身的孩子,但凡家乡有水、有鱼,大部分都会盘算着去甩两杆,乐趣占一小半,更多的是为了补贴一下家里的饮食,加个肉菜。
然而那时候家里穷,父母肯定不会给买鱼竿的,要么找根小木棍、竹竿瞎吉尔凑合一下,要么就自己做。
所谓自己做,也是用竹竿,什么碳纤维就别想了,那玩意是工业化大盛后的产物。
竹竿有很多种,但小老百姓不怎么挑,只要长短、粗细個人挥舞起来顺手即可。
鲜竹竿需要自然干燥到七八成的样子才能动刀。
先是用锉刀、砂纸对竹节一点点的打磨,接下来要校直,弯的地方要放在蜡烛或者煤油灯加热,同样还是得一点点的来,非常考验耐心。
校直完毕后不能直接使用,还得用绳子拴住两头,竹稍挂在房梁上,竹尾下方挂一重物,以图鱼竿更加笔直、俊俏。
这样挂上两个来月,就能拿出去显摆了。
由于小孩子没钱,竹节处会留有校直时灼烧后的黑色印迹,大部分小孩子就那么带着做装饰。
如果是店家出售的话,会控制火烤的时间和温度,争取不留下痕迹。
即便留下,也要用砂纸洗洗打磨掉,在悬挂快大成的时候再刷上两遍清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