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星期三,气温又开启了过山车模式,燥热起来。
今年四九城的天气明显异常,不仅热得早,还干旱。
就这种异常程度,如果放在古代,是可以进史书的。
“史”虽然讲究个公正、不带个人主观看法,但严格来说,不存在没有个人看法的史书。
古代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人类认识自然的手段有限,如果有什么地龙翻身、大旱、大涝、日食、月食等灾害、异象,第一个受质疑的就是皇帝。
强权的皇帝不接受质疑,这种锅一般都甩给手下的大臣背,没有哪个大臣敢出来吱吱歪歪,因为不从的话,就不是背锅这么简单了,有可能会祭天。
这个商殷最拿手,时不时卯上几个羌人给老祖宗享用。
“卯”不仅仅有时辰的意思,在甲骨文时代,这是个动词,把什么劈成两半的意思,很形象。
懦弱的皇帝就没这么幸运了,一般都得下罪己诏,把各种天灾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在哪方面没有做好,引得老天爷不高兴了云云,毕竟自己是“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嘛。
就连唐太宗李二也不能幸免,他虽然没有下过罪己诏,但起居郎没少往小本本上记。
贞观前几年,大旱、霜害秋稼、关中饥、鬻男女、日有蚀之、大雨雹、大霜、雨土频频出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