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唐植桐打煤饼子打的够够的。
想打煤饼子,得先买黄土,自打唐植桐小时候起,黄土就是收费的。
那时候一年四季都有推着黄土车进城卖土的,秋冬季尤其多。
有些家庭富裕点的住户,会让卖黄土的帮着托个蜂窝煤、打个煤饼子什么的,也有穷的用不起煤,一大早去富户家门口,从倒的煤灰里面捡煤核。
唐家虽然不富裕,但也没到捡煤核的地步,都是买来换黄土自己打煤饼子,因为干这份活要收费,唐老太太不舍得花这个钱。
打蜂窝煤都是铁皮围个圈,把和好的煤、泥混合物放进去,先压成形,然后半干的时候用通条扎眼,非常麻烦。
再说当时家里也没钱买专门的蜂窝煤炉子,能买到煤的时候,家里就打煤饼子凑合,买不到煤的时候,就烧泥炭。
泥炭也叫草炭、泥煤,一发现就是一大片,不少人挖了推着进城卖,是煤炭的一种替代品,价格低,但燃烧起来不如煤旺。
泥炭可以晒干后直接烧,也可以跟煤面一样,打成煤饼子烧。
做煤饼子并不难,在煤面里掺杂上黄土,用水泡透、混合均匀,然后拍成块状,放在地上暴晒,干透后摞列起来,烧的时候再砸成适当大小塞炉子里即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