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孩子还没影,这就打上架了?”王雁不在,马克俭又抽出两颗烟,递给唐植桐一颗,自己则就着烟屁股又续上。
“儿孙自有儿孙福,说这个还太早。你那边工作怎么样?抽调回来能不能调一级?”唐植桐接过烟,没有点上,而是夹在了耳朵上。
“哪有那么容易。”马克俭摇摇头,接着想起某件事,开口咨询好兄弟的意见:“我们这次抽调为了完成全运会保障任务是真,但也是为了演练。过阵子估计得再借调到人民宫那边为庆典做保障服务,那边缺人,不少同事暗地里都在较劲,想留在那边。”
“三哥也想活动活动?”唐植桐听懂了马克俭的言外之意,问道。
唐植桐知道马克俭所说的人民宫,这是百姓对那座规模宏大建筑的叫法,由于尚未最终定名,也有人称其为万人会堂。
这栋建筑边设计、边施工,用料扎实,设计寿命350年以上,9月9日将正式命名、投入使用。
“是有这个想法,在人民宫上班多光荣啊,说出去自豪、有面子。你说要不要找吴组问问?”马克俭点点头,一脸向往的确认道。
“没必要,我觉得都不会如愿的。”唐植桐还真知道这件事,犹豫了一下,回道。
“为什么?”事关自己前途,马克俭不明就里,追问道。
“三哥,这单位接待的都是上级别的,保密要求不会低了。你自己也说说出去光荣,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呢?四九城的爷们向来消息灵通,传出点什么来会很麻烦的。”唐植桐点到为止,他之所以清楚,是因为这条选人门槛在后世是公开的,服务人员全部都是外地青年,四年一换,从无破例。
而且不止会堂,其他类似性质的单位大多参考了会堂的选人标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