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把王光亮派去市里的码头收没人要的杂鱼,不管大小统一价几厘,到时候收回来家里发酵。”
“家里的船都还没到手,产量怕跟不上,多收一点,发酵也要时间,我估摸着以后也得长期收获,长期发酵,才能跟得上产量。”
林秀清这两天有跟他聊过,知道他这个想法,但是没想到他还是行动派的,这么快就要提上日程。
“要这么着急吗?我怕容器不够。”
“不是早几个月就让人定做了吗,快送过来了吧?然后之前陆续发酵好腾空的容器应该还有吧,先用着吧。”
“那也行吧,你说怎么搞就怎么搞吧。”
反正不愁卖,他现在又信誓旦旦的一直认为等机器到了之后,自家的货完全不够生产,那提前加大力度发酵也可以。
他们现在发酵的木桶都在不断的升级,不断的加大,连带着木工给他们逼的技术也高超了。
现在一个木桶都能装十吨,货倒进去发酵都还得搭个楼梯才能爬到木桶上面,人还要再爬进去铺盐巴。
其实最简单最省钱的方法就是,直接地上挖几个坑,用水泥把四面跟底部抹平,也能直接发酵。
只是这个方法太不卫生了,看起来太脏了,叶耀东这重来过一遍的人还有点穷讲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