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必须得说一下,否则之后绞尽脑汁拟的大纲都会被视为水文。
其实很早就解释过了,这本书写的是经济,唯一的主线就是时间线。
手机,金融,房地产,都不是主线,有的读者总感觉一会在写这个,一会在写那个,不是大纲乱,是现实时间里这些事就是串起来的,如果代入的是一个真实世界的人,就没什么问题。
如果盯着一件事有了期待,希望马上把他写出来,逻辑就出错了。
尤其是本书写的事情都很大,时间跨度都很长,直接从A到B几乎不可能。
好比如3G,从确立到建设一两年,甚至两三年,如果读者把期待全部建立到上面,那这书就废了。
又或者手机,技术,制裁,网络销售到物流,没一件事不是重大问题。
作者要快速满足期待,要么把这件事写得很傻,简单三部曲:做出手机→宣传→大卖。
脑子:这就大卖了?你怎么卖的?
拿刘强东这件小事来说,作者说一下自己的逻辑思考过程,算是剧透:
历史上徐新确定投资京东1000万美元的谈话发生在06年9-10月,如果主角不参与,回头再找刘强东投资做物流就变成了一种无厘头的篡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