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四旗兵士的装束与满蒙八旗并无太大区别,此外还有同样穿着红色泡钉棉甲,盔顶上支起三叉杆的朝鲜军甲兵。
汉军四旗的甲兵大部分都操持着鸟统,黄台吉组建汉军旗之初,就是为了以火器对抗明军,所以他们历年缴获的明军火炮、火铳也都交付给汉军使用,而自己的满蒙八旗却还是以刀枪弓箭为主。
四旗汉军共有牛录总数已然达到近一百来个,其丁口数量也有三万多人,直比蒙古八旗还要多上好些,但去掉各旗中的老弱妇孺,四旗汉军真正的战兵也就两万七八千人。
余者只能算是各旗中丁壮,还不能称之为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叫做“旗中余丁”,属于是战兵的补充与后备。
而这些余丁也是没有武器盔甲,当然他们也没有参与战斗的资格,最多在战时充作随军杂役,干些运送粮草,挖掘壕沟,打造器械,喂养马匹等苦力活。
当然,如果战时需要的话,他们这些旗中余丁也是可以出战,而且如果表现的好,也有可能直接转为各旗的战兵,以补充各旗的兵损减员。
此时汉军旗约有鸟铳兵一万五千多人,他们分布在汉军各旗之中,余下的才是刀盾兵、枪兵,以及一些炮手。
而最为强大的一股火器力量,则是恭顺王孔有德麾下的天佑军,要知道孔有德与耿仲明麾下将士,可都是以辽人为主,又经登莱巡抚孙元化精心操练,原本就是大明最擅使火器的军队。
可惜在崇祯四年,孔有德奉命率部驰援辽东之时,却因“一只鸡”而引发一场空前的浩劫,与大明而言不弱于一场灾难,而与鞑子来说却是一个大礼包。
原来,崇祯四年的八月时,后金奴酋黄台吉正率军围困大明辽东的大凌河堡,三万余军马人等危在旦夕,身处登州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奉朝廷之命,派遣麾下孔有德等八百健卒自陆路支援大凌河。
同年闰十一月二十八日,孔有德等人行进到北直隶的吴桥附近,因遇大雨风雪阻路,不得继续行进,更因部队给养不足,士兵在饥寒交加之下,强取了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的一只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