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百五”一词,可是有些来历的,相传更是与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都还颇有些渊源。
据传在战国末期,有个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叫做苏秦,他是个纵横家。
曾利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楚、燕、赵、魏、韩等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以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秦国。
从而使得苏秦受到了六国君王的赏识,最后这六国竟然都封他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可当时,苏秦正在燕国真心效力,但却在暗地里私通燕易王的母亲,燕易王知道了这事以后,非但没有责怪苏秦,反而是待他更加优厚。
这使得苏秦十分惶恐,既觉得对不起燕易王,又十分害怕燕易王会突然暴起,而将自己诛杀,最后,他思来想去,终于决定亲身赴秦国行死间之计,以求成“五国伐齐”之事。
于是,苏秦就假装得罪了燕易王,而逃亡到齐国,齐宣王立即任用他为客卿。
而在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田地继位,苏秦仍然十分受宠,他利用齐湣王对自己的信任,劝说湣王厚葬宣王,以向世人表明自己孝顺。
接着,他又再次劝说齐湣王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并吞并富饶的宋国,而他做这一切的目的,则是使齐国先内耗,再失去外部盟友。
终于使得齐国内外交困,并受到秦、燕、魏、赵、韩五国联军大举齐,但即使如此,齐湣王对于苏秦仍旧十分信任,几乎是言听计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