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印制局一家,在张诚治下的各处工坊中都是如此,只要当月超出计划外完成生产任务,便会计算超出部分价值,而计发相应的奖金。
此举自然极大地激励了工人们的热情,不过,若是当月没有完成计划任务,又或是当月的次品率超出规定数值,也会有相应的处罚机制。
正是有这种激励机制,许多工坊主事在完成当月制造任务后,如果没有新的任务,他们往往会到社会上去接一些其他商户的民用订单来完成。
这一行为在匠营这边最为普遍,能多赚钱又有哪个不愿意呢?
对此,张诚也并没有加以禁止,他要求的只是保质保量保时地优先完成军用品制造任务,但军品也不能永远无休止地一直制造下去。
许多工坊最终都会转而生产民用物资,毕竟军民两用才能长久,正是因为拥有超前意识的张诚十分清楚这一点,才没有制止各工坊私下接活,只是要求他们按规定报备即可。
不过,印制局这边却有一些特殊,他们主要任务就是印制军票,可随着银币的逐渐推开,他们的任务量却在不断下滑。
这使得本就赚外快机会不多的他们,更显得拮据起来。
毕竟在这个时代,著书立说者本就少之又少,而且许多又都是大富之家,自己家族就供养着私人的印刷工坊,自己著书自己印。
还是在张诚的启发之下,才偶尔能够接到一些小广告,又或者是一些大商家品牌包装纸的印刷业务,但这种机会毕竟也不是很多。
一直自感能力不足,不能带领着印制局工匠们多赚奖金的他,此刻听到永宁伯欲组建工学堂、讲武堂之言,心中自是激动不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