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一章:世人受此累,久矣 (7 / 8)

作者:蜗牛非牛 最后更新:2025/7/2 5:25:28
        学生翻阅《增韵》,其中记载“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

        还有汉时之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有言,‘、’号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之意;而‘()’号则解释为‘钩识也。’。

        再有《宋史·何基传》中也有称赞何基之言,‘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之功。

        由此可见,于文章中加入‘符号’,以为句读钩勒之法,古已有之。”

        他见张诚听得认真,不由接着继续说道:“无论古人、今人,著书立言皆有其句读之法,如《三字经》即以三字为断,而两段为句;《千字文》、《百家姓》则以四字一断,同样两段成句。

        这些还是启蒙之言,多用来教习孩童识字之用,而大家做说、又或是给朝廷上的奏疏,则断句之法,又有所不同,因言事所需,各有其断法。

        再加各人为显其才情,断句又会更增巧妙之处,许多言辞行于文章,甚或非本人无法解其意,如此方显其深奥。

        而此类文章,也多行于朝廷奏疏,又或是文人士子之间,寻常百姓不说很难见到,就算是亲眼看了,也大多只识其字,而不解其意所在。

        世人受此累,久矣。”

        刘承祖说了一大段话,都在解释句读钩勒的意思所在,并在言语之间对现今的文章大加批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