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人正是宣府镇参将郭英贤,只见他跪在地上对着面前的香案喃喃自语不断:“大帅,如您所愿,还真是张诚那浑小子做了宣镇总兵。
他现在是真出息啦,不但做了咱宣镇的总兵官,更是获封镇朔大将军,在咱的记忆中也就当年的杨颖国武襄公获封过镇朔大将军,可见这浑小子还真是了不得嘞。
噢,对了。还有一件事,咱差点就给忘掉哩。张诚如今可不止是镇朔大将军,他更是被当今皇上封为永宁伯了嘞。
啧啧,未及而立之年,便已是镇朔大将军,更被皇上封为永宁伯,大帅当初真是没有看错张诚,这浑小子也真是不负众望啊!”
在郭英贤前面香案后的堂上正中位置,摆放的正是前任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灵牌,而在其下则密密麻麻列满来大小灵牌。
这一间香堂是永宁伯张诚为了收聚宣府将士之心,而单独为今次参与援辽之战阵亡的宣府将士所设。
最上面的灵牌最大,其形制规格也是最高级,那自然是总兵杨国柱,而在其下则是各营都司、千总、把总、百户等军官,直至普通一兵。
张诚此举完全大出宣府将士的意料之外,他们虽然都跟随各自主将一同投靠张诚麾下,但却并未贪心地想要就此与宣北军将士同等待遇。
然永宁伯之所作所为确实使他们真正归心,若说在辽东时就宣布的一视同仁,已使大家对他再无丝毫怀疑,那么这一次将宣府阵亡官军将士全部请入褒忠祠享受香火祭祀,则彻底收了原杨国柱麾下将士的心。
褒忠祠现如今在宣北地方香火极其旺盛,这虽然有各阵亡将士家属经常前来祭拜之故,但最主要还是张诚的大力宣传与引导,正是受此影响全军将士都经常前来祭拜战友。
在宣北这边军人的地位已经空前提高,按照张诚的解释“士农工商”里的士就是文士和武士,其中文士是读书人,是治理地方不可或缺之人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