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三十四章:永宁伯 (6 / 7)

作者:蜗牛非牛 最后更新:2025/7/2 5:25:28
        而至于加封张诚为“宁远伯”的爵位,那可就更加的不得了!

        话说,自从周朝时代起,中国就有了公、侯、伯、子、男等的五等爵位制度,后世的西方贵族制,也不过按照古代中国的爵位翻译过来罢了。

        只不过,因为后世的西人国家势力强盛,所以世人反而对于西方的爵位制度更为了解,却逐渐忘记了自家老祖宗的规矩与传承。

        五等爵位制千年不变,到了明朝时候,才又革除了子、男这两级爵位,只保留了公、侯、伯三等,并进一步规定“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亦是非特旨不得予。

        明朝的爵位更细分为两种,一是只授终身,即不得世袭的爵位;二是可以世袭的爵位,“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

        在大明除有因军功而封爵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属于是因恩泽而受封,但他们就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同时,大明的公、侯、伯爵与前朝还有一些不同之处,就是明朝的公、侯、伯都只有爵号和食禄,而并无实际的封邑存在。

        而张诚这个可是实打实的因军功而得爵,他的铁券上就赫然写着“永宁伯,岁禄一千石,子孙不袭,恕免二死,子免一死。”字样。

        这说明张诚的“永宁伯”是非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封爵,只有他在世时才算是伯爵,子孙不得承袭继承,但饶是如此那也风光无限。

        张诚不觉心头一阵恍惚,这一切来的似乎有些突然,他来到这个世界也才四年多的时间,就从一个小小千户官,一跃而成大明的永宁伯,更是佩镇朔大将军印的宣府总兵官。

        这可是旁人一辈子努力奋斗,都不可能得到的荣耀,他亦不能免俗,激动的心情一时难以抑制,身体也在微微颤抖不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