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九十章:强弩之末,有何可虑 (1 / 8)

作者:蜗牛非牛 最后更新:2025/7/2 5:25:28
        第二百九十章:强弩之末,有何可虑

        对于明军在女儿河方向上的战略,清军早已知晓,只是一直不能明确具体的渡河登陆地点而已。

        清国睿亲王多尔衮最终定下的应对之策,其实很简单明了,却又很有效果,那就是放弃女儿河南岸的阵地,全师撤回北岸。

        按照多尔衮的意思,女儿河上的所有浮桥都必须拆除掉,如此一来,只要专心守好河岸即可,无须再分派兵马守卫浮桥。

        然他的这一决断,却遭到以肃亲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济格等一干王公大臣的反对,他们提出的理由也很是充分,让出南岸给明军可以,但一定要留下浮桥,以便将来能迅速出击,再夺取北岸。

        经过一番争议,最终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斡旋之下,才决定暂留双子山西侧的驿道浮桥,还有再西边河湾处的浮桥。

        如此一来,如果清军能够按计划在女儿河北岸,将明军杀得铩羽而归,那么他们的精骑勇士便可立即通过这两座浮桥,源源不断的杀到南岸,甚至有望一举重新夺回乳峰山和石门山。

        当然,清军也因此要分出一部分兵力,驻守双子山要冲,以及那两处浮桥,同时在白庙堡还要保留一部兵力,以便就近支援两处浮桥的防守。

        为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清军在双子山也只是留驻了一个甲喇的兵力,而那两处浮桥则各有一个牛录,领着两千余随军杂役驻守。

        即使白庙堡也只是留驻了两个甲喇,三千余的正红旗勇士而已。

        多尔衮虽然是清国锦州战场上的军事统帅,但肃亲王豪格与武英郡王阿济格坚持自己的意见,他却也不好置之不理。

        更何况,还有郑亲王济尔哈朗在一旁斡旋,他虽表面上支持多尔衮的意见,但话里话外却也不愿得罪豪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