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制作,罗阳基本不去考虑,第一沾不上,第二虽然票房高,但是投资大,效比不行。
轻喜剧和爱情剧,投入产出比,实在太合算了。
比如《泰囧》、比如《心花怒放》、比如《夏洛特烦恼》、比如《匆匆那年》,比如《致青春》、比如几部系列曲的《小时代》.
这些都是几千万的不大的投入,但是产出少说四五个亿,多一点甚至达到十几个亿。
就这效比,罗阳投个500万左右,收益巨大。
还有就是电视剧,无非就是那几张老面孔,盯准他们,就能追到热播剧。
什么《花千骨》、什么《琅琊榜》、什么《知否,知否》、什么《楚乔传》……
反正罗阳就顺着这个逻辑去回忆,想起来了,就开始做记录。
当然,是用自己看得懂的语言逻辑来记录。
比如胡歌,他就在名字后面标注古装两个字,别人看到了也没什么。
比如徐峥,他就在名字后面标注喜剧,别人看来一样联系不到额外的信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