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吕尧的公司愈发正规化,各项管理制度也逐渐健全起来,随着这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部门墙的存在,但相较管理机制带来的有点,部门墙的缺点就不是那么大了。
吕尧也一直在积极努力的寻求一种管理机制之外的办法,尽可能的打破部门墙,保持部门之间的流通性和员工们的晋升渠道,以此来保障公司的活力。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吕尧本人必须经常在一线,时刻保持对公司的深度感知。
这么做其实是很累人的。
公司管理制度的健全在给吕尧挡去了很多麻烦的同时,却也让吕尧必须时刻保持活跃。
但这已经是最优的解决办法了。
就像字节的张总,小米的雷总,以及后来小鹏汽车的小鹏总,他们的企业后来都做的很大,但他们仍旧时刻站位在公司的最前线。
字节的张总掌控着公司最重要的算法,小米的雷总更是后来小米集团的核心资产,小鹏汽车的小鹏总在吃了当老板的亏后,痛定思痛转型CEO,成功把小鹏汽车从濒死边缘拉回来。
所以哪怕眼下很累,但吕尧仍旧在坚持着这套管理办法,因为这套管理办法已经有“未来”这位老师帮吕尧检验鉴定过了。
随着公司管理制度逐渐健全起来,外面的人想再见到吕尧就变得困难了。
通常都需要进行预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