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特别的,这里没有工资,按件计费,多劳多得。
起初还有人不相信,直到王主任带着街道干部转了几家孩子较多的住户,宣讲了政策,做了背书和担保。
这几家也是捏着鼻子,把家里的缝纫机搬到了缝纫社所在的大仓库。
家庭妇女哪有不会做针线活的,踩缝纫机可溜呢。
当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以后,街道和沈国栋安排的人一起算了件数,当场给了这些人加工费,这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交道口凡是家里有缝纫机的,有闲在家里的妇女或者姑娘的,都吵着要加入缝纫社。
一天就赚七毛二,一个月下来就是二十多块啊,你当这是什么!
好家伙,原来能跑马的空荡荡仓库瞬间就满员了,其他街道还有托关系要来的,沈国栋死命拦着不让进。
街道给回收站批的仓库大院终于派上用场了,其中一个大仓库成了缝纫社的驻地,天天都有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老娘们往这边来上班。
要不是沈国栋怕走了水,夜里不安全,这些人都想24小时开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