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的工程重点就是学校要交付,其次便是三防工程要完工,最后就是所有规划建筑要完成地基建设,包括亮马河的扩建和引流。
第二年要完成居民区的建设,完成医院和市场的建设,要完成十六家企业的拆迁工作。
第三年便是要完成三产工业的整体建设,基础工程的整体建设,亮马河河道的工程建设,以及集团办公大楼的建设。
到这一步,红星厂已经成为了红星钢铁集团,厂职工也住进了居民区,生态工业区总体结构已经显露,轧钢厂也要搬迁至钢城。
第四年便是轧钢厂厂区的拆除和改造,以及附属结构的建设。
第五年才是全部工程的合拢和地面景观的建设和铺建运营。
三年计划,五年规划,体现在亮马河工业区便是如此。
在这期间,红星厂要维持一万人左右的建筑力量,用全部的外贸利润和全年的预算支撑这一疯狂的基建行动。
同时,红星厂的总体工人数量,也会呈现一个较大的波动。
今年年底,全厂工人人数将会突破九万人,因为还有奉城一机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