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大姥打了沙发家具,或者椅子啥的,也弄个玻璃茶几和餐桌配套。
老彪子晃了晃脑袋道:“没见着,我还让他们仔细盯着了,可看见的货都是从咱们这出去的,没有别人家做这个”。
傻柱蹲在一旁插嘴道:“玻璃的嘛,不结实,碎了多心疼,实在的还得是木头的”。
老彪子也是点了点头道:“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我估计家具厂也是不敢轻易生产这个”。
“咱们这个卖的好,不是这玩意儿好,而是顾客不多,能造这个的就咱们家,显得多了”。
其实想想也是,这个时候的工厂跟后世不比,跟几年后相比,那是没有生产压力的,造出来的东西都能卖,为啥要改变。
几年后可能出现生产盈余,或者八十年代了,老百姓生活好了,有更高追求了,对工厂生产的产品有要求了,这才逼着他们做出改变。
现在?
现在商品都紧缺着,能买到就算是不错了,挑什么挑。
工厂不改变,不主动模仿这个,那回收站弄的这个玻璃茶几就算是独一份儿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