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七十九章 曹操传(二十五) (3 / 6)

作者:晶晶小魔仙 最后更新:2025/7/6 22:05:04
        由于戏志才是典型的“只管出谋划策,不管如何执行”,他想出那个谣言之后就让曹操去想办法传播了,在他看来,总是能及时掌握各地情报的主公自然有自己的情报队伍,作为谋士与他们接触太多不合适。

        但是并没有。

        以“替身”目前的能力来说,调查情报时,只要是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的,制定完毕写在竹简或纸上的,或者具体行为能看出来的,都没有问题。

        但如果是在密室商讨、或只说一遍、又或者只在某些人脑袋里保存的情报,“替身”就完全无可奈何了,只能事后把获得的相关情报一股脑讲出来,让聪明人分析,于是越发证实了曹操有这么一个“情报队伍”的猜测。

        不过,基于其本身“无形无质”、“可以有选择地让别人听到和看到”的能力,传播谣言还是很方便的,比如说,有一群辨识度很高的官员进了酒楼隔间,他们说的话对能认出他们的人来说自然是可信的,那么“替身”只要在他们谈论的间隙,模仿其中某些人的声音,插一些“合情合理”的谈论而不让隔间中的人听到,在外人听来这话就是他们说的没跑了。

        至于出兵之后的目的,也很明确,如果说董卓的目的是“权势”,朱儁的目的是“十常侍”,而打着万年公主旗号的青州军的目的则是“皇子”。

        第五百七十九章曹操传(二十五)

        无论是刘协还是刘辩,趁乱随便救出一个带回青州就是了,如果能两个都带走,那是最好不过,但皇帝,以及这两位皇子的母族,则是绝对不能碰的——因为以刘奈的身份根本压不住他们。

        如果两个弟弟对青州以及曹操不满,刘奈还可以用长姐的身份压住,毕竟这是家事,其他人也找不到干涉的借口,但如果皇帝本人,或者皇子在母族的教唆下对曹操下达圣旨,那麻烦就大了。

        遵旨的话会被人牵着鼻子走,而抗旨不遵,则会被指为王莽第二。

        对此,戏志才表示,如果万不得已,即使一个皇子也没救到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只要做出过“救”这样的行为,刘奈“称帝讨贼”的理由便有了,只是实施起来会比真正“救到”麻烦不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