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高祖的‘约法三章’以来,至‘九章’、‘六十律’,所规定的均为‘何罪需何罚’,却无‘何事必须如何去做’之规,在事件较为复杂时,主观则以《春秋》典故为准,除此之外,就只有陛下特发的‘令’以及当地长官所定下的‘科’”孙坚续道:“所以,在治下百姓行为不违刑律的情况下,我并不进行任何干涉。”
“文台所为,颇有些道家‘无为而治’的意思,而这下邳虽然有些许混乱,但大抵仍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诸葛珪赞了一句,而后话锋一转:“县城自可如此,但至郡、州,乃至一国,却无法依此执行,不知文台可有良策?”
“为何无法依样执行?”孙坚瞪眼:“百姓自然希望生活变好,并愿意为之努力,我只需在他们想侵害他人时制止即可,高祖的‘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之法近四百年仍然适用。”
“呵……想必和文台约定的,‘与泰山郡互通有无’之策,也是依照这种做法实施的罢。”诸葛珪不再较真,转移了话题道。
“正是如此,”孙坚道:“我派遣人手修整了通向泰山郡的道路,并加派兵士巡逻,因为这条路线有利可图,即使我并未公布任何政令,有意于此的商人或游侠也会自行来往,还不会被上官斥责——不若我们这便去看看那条路?”
“如此甚好。”
————
下邳县衙。
由于诸葛珪是为“私事”而来,所以带着他九岁的儿子诸葛瑾,在他与孙坚一起参观城镇时,将其留在了县衙后宅。
因吴蓉要照顾分别被取名为孙权和孙尚香的一对双胞儿女,便让与之同龄的孙策和周瑜招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