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吕布冷笑:“我看是因为他把所有不支持他的胡人都送到我们刀下了罢。”
“奉先一如既往的敏锐。”董卓称赞道。
“义父,不,岳父大人谬赞。”吕布立刻回应。
这个女婿一向如此,董卓想着,他虽然对听到和看到的事非常敏锐,可以飞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却不愿根据这个判断向更深处推论。
比如说,当日武举,吕布不出意外地成为第一,理应被征辟为太守武官,至少也得是一个郡尉,然而那个骑都尉丁原却要推举他做劳什子“主薄”。
那个丁原大概认为,吕布武勇有余,而纪律不足,而且太过年轻,希望暂时打压他一下,在文职上做个几年,磨一磨性子,以待日后重用。
这个决定可以说十分正确,如果董卓没有一直看着吕布的话,也会这么认为。
得知这个决定后,吕布的脸色瞬间就黑了下去,甚至出现了杀意。
很明显,他看出了丁原想打压他,但并没有继续思考“为什么”,而是直接作出结论:“有机会就杀了这个瞧不起自己的狗官”。
基于这种情况,董卓去招揽他时根本不绕圈子:“在下凉州董卓,素闻并州吕奉先有万夫不当之勇,故而希望你能帮我对付胡人,此时虽然尚无官职,但若日后发达,定然不会亏待奉先。”
这番话毫无虚假,无论吕布如何敏锐,也只能据此做出“信”,或“不信”两种判断,再加上董卓目前的名声,被拒绝的可能几乎不存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