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8、夜半时分 (2 / 4)

作者:卡拉马佐夫 最后更新:2025/7/6 13:48:37
        想到这里,涅克拉索夫就认真地看了起来。

        《穷人》..........

        当涅克拉索夫的神情渐渐发生变化时,尽管米哈伊尔早就对这篇烂熟于心,但如今通过手稿再看上一遍,既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惊奇感,同时又因为这篇有了不少的感触。

        《穷人》这篇的情节不算复杂,通篇由几十封信件组成,通过这一封封充满了生动的心理描写的信件,来讲述了处境艰难的末等文官马尔卡与孤女瓦莲卡那不知道是不是爱情的爱情故事。

        尽管他们都处境艰难,时时刻刻面对着环境的摧残与别人的折辱,但内心备受煎熬的他们还是在尝试着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去抵御这个残酷病态的社会对人的心灵的侵蚀,去相互温暖,去试着共同走出当下的困境。

        但他们最终还是无可挽回地走向了失败。

        通过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来展现出外在的残酷病态的现实对人的侵蚀和摧残,这正是老陀的一大特点。

        理解了这一点,大概也就能理解老陀的那句:

        “人们称呼我为心理学家是错误的,我不过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我所描绘的不过是人类灵魂的全部深度。”

        68、夜半时分

        当然,如今的老陀估计还尚未形成完整且严谨的创作理念,那么问题就来了,他又是怎么写出这样的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