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科夫斯基就坐在他的斜对面,穿着绣了金边的白宫服裤,别林斯基耐心坐了许久,但眼见依旧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溜走,他便慢慢挪动桌子,开始的时候还算稳当,后来桌子突然一晃,接着一瓶红葡萄酒便直接倒了下来,洒了茹科夫斯基一身。
接着众人全都慌了手脚,别林斯基则趁着骚乱,赶忙溜走,由于窘迫,他连马车都没坐,而是一口气走回了家中。
值得一提的是,别林斯基对于茹科夫斯基诗歌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称其“使俄罗斯诗歌获得了心灵”,开玩笑地说,可能是为了赔偿茹科夫斯基这位老人家的裤子。
119、茹科夫斯基与亚历山大二世
而如今的话,虽说这位大诗人已经去了德国,但他自然还跟俄国文学界的很多人有信件上的往来,依米哈伊尔的诗歌如今在上流社会的热度,有人跟他提一嘴并且附上诗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茹科夫斯基要是真觉得好,在跟他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亚历山大二世通信的时候,或许也有可能会提到这件事,而亚历山大二世都看了,那那些文章和诗歌离尼古拉一世这个大撒地还会远吗?
只能说还好尼古拉一世其实不爱看这些玩意。
顺带一提,亚历山大二世这位未来的沙皇算是个爱哭鬼,这点除了有他本人性格的原因以外,很大一部分也是受到了茹科夫斯基的影响。
茹科夫斯基所在的时代正是浪漫和感伤盛行的时代,文学艺术上的浪漫和感受也深刻影响到了社会,举个比较知名的例子便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甚至引起了大批青年模仿维特自杀。
因此在十八世纪末的俄国,细腻敏感十分时髦,在当时,当叶卡捷琳娜大帝向喀山的权贵讲述彼得大帝的功绩时,满屋子的人都为彼得的伟业而哭泣不已。当叶卡捷琳娜向立法委员会的代表宣读新谕旨时,立法委员会会因为女皇的聪明才智而放声大哭。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有些时候可能也真的是不敢不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